那些年小林用过的下载软件

Author: 林兴陆 | Created: 2019-04-09

开端


瀛海威时空上网软件光盘,最早还有两张软盘的版本。


1997年,刚开始上网那会买过一张 Modem 卡,安装在电脑机箱主板的卡槽里,不过没用过几天,因为很不稳定总是掉线。以至于小林经常打电话咨询各种技术问题,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小林和瀛海威的员工迅速混熟了。深圳瀛海威有三十多名员工,大家都知道有个叫林兴陆的少年人是瀛海威最小的网员(那时候还不流行网民的说法,瀛海威把用户称为网员,意即网络会员)。


大概不到一周时间,小林就把那张大概是台湾制造的 Modem 卡退掉了。总结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当时电脑使用的 Windows 3.1 操作系统在网络方面的表现能力实在太弱了。另一方面则是调制解调器不太友好,板卡很容易有冲突,需要跳线改变中断什么的。于是多花了几百块钱换了个摩托罗拉 14.4K 的调制解调器,改用 Windows 95 操作系统之后拨号上网就稳定多了。


瀛海威下载风波


瀛海威时空全国8个城市开通


有时候在 IE 2.0、3.0 下载个东西,等大半个小时很正常,看着那个地球到电脑拷贝文件的动画很生动。那时候网速非常慢,还不支持断线续传,下载中断了就得重来。瀛海威客户端内部的 FTP 功能倒是支持断点续传,上传文件还可以获得信用点奖励,下载也可以设置免费或者收费(和百度文库或 CSDN 积分机制相似)。每个信用点值一毛钱,曾经有断点续传漏洞还出过乌龙事件,有网友利用续传漏洞瞬间挣到很多信用点。


小林从瀛海威用户的身份转变为瀛海威员工的身份,终于可以免上网费了,瀛海威给每个员工都有一定额度的信用点可以免费上网。其实当论坛版主的时候每个月也有信用点赠送,但是总不够用,毕竟访问互联网每分钟要2个信用点,对于我们这类网虫(早期对于爱上网的用户还有网虫的称号),为了保持在线需要付出昂贵的代价,有时候来不及去科教馆购买还找网友借信用点上网。拨号上网始终还是太慢,小林当上网管后不在科教馆上班,调回公司在南光大厦的办公室上班,那时候有 DDN 专线,感觉一下子离世界更近了一步。


GetRight


GetRight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慢慢使用上了各种下载管理工具软件,如 Net Vampire(网络吸血鬼)就支持断点续传,但小林当时用的最多的一款下载软件却是叫 GetRight,可以开很多任务同时下载,支持断点续传并且已经有批处理任务下载的功能,但那时候还没有多线程下载的概念。至于为什么是 GetRight 而不是别的软件,可能和那时候有很多网络软件都要收注册费,而这个软件却可以很容易找到注册码有关。


怎么形容那时候的网络速度呢?记得微软刚发布 Internet Explorer 4.0 的时候,小林在瀛海威的一个老领导网名叫公猫(据说多年前已经移民加拿大),为了下载 IE 4 拨号上网挂机花了将近一天一夜的时间,在拨号时代,大家都很珍惜那份拷贝。而在1998年,深圳开始小规模测试 ADSL,初装费3800元,每个月大概380元,下载 IE 4 只需要半个小时。IE 4 是微软打败 Netscape 的大杀器,并且成为了 Windows 98 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开始支持 Unicode 编码,可以同屏显示简繁体,和香港、台湾的朋友交流时畅通无阻。


NetAnts


NetAnts 网络蚂蚁


不久,出现了一款叫做 NetAnts 网络蚂蚁的下载软件,简洁清新的界面背后,却把断点续传的功能发挥到了极致,颠覆了人们以往对断点续传的理解,支持5个线程同时下载同一个文件,这种技术乃是网络蚂蚁的首创,比前面提到的 GetRight 等下载工具提速好几倍。纯英文界面,一开始还以为是老外的作品,后来看到《电脑报》的报道才知道原来是款国产软件,作者是来自中国上海的洪以容。


软件很小巧,功能很强大,据说那个蚂蚁的形象还是他妹妹设计的,下载的时候最爱看那个下载进度栏了,文件下载结束的时候还会说句「File Done」。应该说洪以容的网络蚂蚁,给中国软件界树立了一种信心,就是国产软件也可以走向海外。由于一开始网络蚂蚁自己只做英文版,这样的行为在早期还曾经被某些人视为假洋鬼子。2000年前后,周亦的 MP3 CD Maker 把软件出海的事业推到了最高峰,张小龙、洪以容、侯延堂等人是中国软件在网络兴起这个阶段最为优秀的贡献者。


网际快车


FlashGet 网际快车(JetCar)


以此同时,同样是程序员的侯延堂,在西安一家从事对日软件外包服务的公司上班。看到了网络蚂蚁下载软件后,觉得自己也能用业余时间写一个,并且认为底层架构可以做得更好。

比如断点续传不是写死5个线程,而是可以无限扩展线程数,记得某个曾经发布的版本最多可以设置100个线程。因为对提供下载的服务器来说压力实在太大了,更新版本才限制了线程数。而网络蚂蚁则需要重构才能做到类似并发处理,这大概是洪以容在停止更新前,一直想着重构程序的原因。


侯延堂在开发网际快车的时候确有前车之鉴,于是很快便推出了一款叫 JetCar 网际快车的下载管理工具软件。网络蚂蚁和网际快车那时候的软件发布类型都属于 Adware(广告软件),即软件免费使用,嵌入广告插件来做为盈利来源,通常会显示一个 468x60 的广告条。当初网络蚂蚁嵌入广告条曾经引发很大的争议,诸如隐私问题等。侯延堂在发布了软件两个月后,收入其实已经可以支撑生活无需打工,马上就辞职开始了 SOHO生活方式。


从 JetCar 到 FlashGet


在国际化上,网际快车推出时默认有英文和中文简、繁体版本,大概有几十个国家的爱好者帮忙翻译成他们国家或地区的本地语言。有海外的网友提出 JetCar 这个名称不够友好,用大白话讲就是有点中式英语,既然核心是为了传达下载速度快,因此建议用 FlashGet 这个名称,后来英文名称就改为 FlashGet,老外可能因此更容易明白这个软件的含义是什么。


这两款来自中国的下载管理工具软件,一下子领先于全球范围。应该说和中国网络发展初期,拨号上网速度太慢有很大关系,在国外已经有 Cabel 或者光纤接入,在国内还处在拨号时代。在这么垂直的工具软件领域,也能实现弯道超车的现象。在中国不断的重复上演,如同日本比中国早十年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现在却落后于中国。又如同信用卡在中国普及量过低,却造就了移动支付在国际的领先一样。


一个人的网际快车和一个团队的迅雷


一直到洪以容不再更新网络蚂蚁了,还有人舍不得放弃,同时安装两款下载软件。网络蚂蚁和网际快车,洪以容和侯延堂,他们即是竞争对手却又互相促进。就是拿 Steve Jobs 和 Bill Gates 的关系来类比他们也不为过。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下载管理软件,一直都是网际快车的天下。并且不只是在中国有非常多的用户,在海外也占到总用户的一半。这在国产软件里是很少见的情况,即使是后来的迅雷,在国外也没有那么大的市场份额。


随着网络蚂蚁退出市场,网际快车的更新频率也开始下降,直到迅雷出现。侯延堂一个人和迅雷一个团队竞争,这本是不合理的竞争,个人的投入和资本的推动有着明显的差异。迅雷称之为 P2SP 的独创技术,其实在网际快车很早的版本就具备。简单的说,下载文件时,可以开启镜像功能,该功能会从服务器查找是否有类似资源,这样在多线程下载时就不会受限于一台服务器,下载速度和效率大大提高,对于服务器压力却不会太大。至于其他纯粹的 P2P 下载软件,那是另一个平行世界发生的故事。


结语


小林、华军、洪以容、冯志宏、刘虎、小辉、陈虎


侯延堂、小林


早期客户端软件写得好的人,Web 开发能力都很弱。就像当初腾讯 OICQ 客户端写得好,但是 Web 却不如同时期的竞争对手 OMMO 做得好。侯延堂也一样,能用 VC 写出很好用的网际快车,但后台写的 PHP 却很简单,只记录了用户汇报上来的下载镜像资源。每当运行一段时间,把两台托管的数据库、服务器空间占满,服务就没法正常运作了。有时候抽空上去处理一下,也只是清空一下数据库归零重来。并没有挖掘其背后的价值,而这恰好是从百度出来创业的迅雷团队最有经验的部分。


小林和洪以容、侯延堂因 CSDN 认识。对于洪以容停止更新网络蚂蚁和很多用户一样感到惋惜,听说他在金融领域奋斗的很不错,只是换了一种生活方式罢了。对于侯延堂,他现在已经移民北美过起了别样的生活,其实小林和他还有更深的故事可讲。在这里先埋个伏笔,故事最开始和 CSDN 及《程序员》杂志有关,且听下回分解。




‭‭‭‭哥林多后书‬ ‭13:14‬ “愿主耶稣基督的恩惠、上帝的慈爱、圣灵的感动常与你们众人同在!”


【延伸阅读】


喜欢请先「在看」后「分享」至朋友圈~

Publish: 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