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林兴陆 | Created: 2019-04-08
存诸在单机时代
十六、七岁的花季雨季
1993年,小林那台组装的 386 兼容机,配置了一块 210MB 的硬盘。那时候无论怎么折腾都没把这个空间装满过。倒是初学 DOS 外部命令阶段,经常被小林用 fdisk.exe 或 format.com 把操作系统连同数据一起干掉了,然后又找人帮忙重装系统。
早期对中央处理器、内存和硬盘之间的关系不敏感,其实小林第一台电脑只配了 3MB 内存,非常奇怪的一个配置。开始只使用 DOS 和 WPS、CCED 等常用软件没发觉,使用 Windows 3.1 读盘声也基本习惯了,超喜欢用 defrag.exe 来整理磁盘碎片。
再后来有 Windows 95 了,想安装尝鲜才发现内存不足,不过可以在别的机器安装好恢复后可以正常使用。后来小林自己赚钱攒了台 AMD 486 的兼容机,大概有 16MB 内存和 640MB 硬盘,跑 Windows 95 就没那么大压力了。
存诸在网络时代
2000年元旦在哈尔滨:蓝超良、小林
对于计算机发烧友或者后来称为极客的群体而言,硬盘拆卸是件很常见的事情,但是硬盘又是很脆弱的硬件。在 CD 刻录机还没普及的年代,少数有钱人有一种叫 MO 的设备,也没有移动硬盘的概念,因此裸盘随身携带导致的悲剧惨不忍睹。
第一块硬盘是否坏掉,记忆已经模糊了。就算没有坏掉也变成老古董,因为主板潮湿等问题无法开机,并且也很难再找到那块硬盘了。记忆最为深刻的一次,2000年住在麦子店附近,春节从北京回深圳,把硬盘放在托运行李的箱子里,到了深圳就打不开了。
一些数据和代码就那样丢失了,估计硬盘造成的损失是每个人心里永远的痛。云计算也还没见踪影,免费的网络空间也随时跟你说拜拜,直到后来有些资源被 archive.org 互联网档案馆索引了,才能找回来,但也就百分之七八十的概率。
存诸在移动时代
杨雪岐、吴长生、康国平、舒宝强、邱勇、金笑曦、林兴陆
类似的情况,出现了一次又一次,一些记忆伴随着硬盘的损坏而消失了。那时候也没有魄力拿出几千块钱去找人修,修硬盘通常也不保证数据可恢复,数据丢失还可能有坏道,也就回收个次等品。后来江民公司投资了飞客,听说有无尘室,开始比较专业的数据恢复,也推荐人去维修过,确实取回了重要数据。
不仅仅硬盘会坏,智能手机也会坏,在 iPhone 没推出 iCloud 之前,遇到白苹果就是件很奔溃的事情。有个朋友吴长生做的达思科技专门做数据恢复,包括硬盘、数据库和智能手机的闪存等,听他讲过很多有关数据恢复的传奇故事,包括那些服务器文件被黑客加密要挟用比特币解密的情况。
有经验的人,一般都会狡兔三窟,比如在云、网盘上存一份,在移动硬盘上存一份,在自己机器上留一份,更重要的甚至给自己的电子邮件发一份。用了20多年的 Hotmail 竟然限制邮件数量,早期一些邮件也被删除了。至于云盘或网盘,也是随时有人跟你说拜拜的,重要的数据一定要在多个服务商处有备份。
区块链存储未来
Proof of Capacity 容量证明
这两年区块链很火,基于 Proof-of-Work 工作量证明的 Bitcoin 因为耗电问题被诟病。因此有人提出了 Proof of Capacity 容量证明来解决能耗问题,目前在 HPool 和 HDPool 矿池已经可以看到超过 500PB 的容量在参与挖矿。这个体量的数字竟然是由民间的力量堆积起来的,目前正在疯狂的挖 BHD 和 Burst。很多人期待着 Filecoin,但 Filecoin + IPFS 的不断跳票和难产证明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个人非常看好以存诸为主的基础应用,在很多云盘、网盘提供商大规模缩水的时候,百度挺住了。在安全性方面,有马杰加盟后,相对其他提供商可以更加放心。小林的照片目前除了自己的硬盘有备份,主要备份在百度云,不过照片查找功能据说比 Google Photos 差多了,碍于网速在国内没法很好的体验 Google 服务。
玩客云(链克)
基于边缘计算、雾计算或硬盘挖矿这些事,应该也预示着不错的未来。本来链克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但目前来看操作失误了,有种一手好牌打烂了的感觉,对于做下载业务兴许还行,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区块链项目。刘韧此前也是链克用户,但是估计只用来下载而非挖矿,听说他已经攒了 1PB(拍它)的容量在挖基于 cPoC 条件容量证明的 BHD 了。
不过小林还没有认真读完 BHD 白皮书(https://www.btchd.org),目前还在学习阶段。把硬盘从单一的存储功能往挖矿功能上扩展,应该说是个不错的思路。但目前似乎只为了存诸一些等待验证的「未知数」感觉并没有发挥这些硬盘的最大价值,当然这也许正是 BHD 和 IPFS 最大的差异,需要等待进一步验证。
哥林多后书 13:14 “愿主耶稣基督的恩惠、上帝的慈爱、圣灵的感动常与你们众人同在!”
【延伸阅读】
喜欢请先「在看」后「分享」至朋友圈~
Publish: 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