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听小林说在线聊天模式变迁的那些事

Author: 林兴陆 | Created: 2019-03-15

终端聊天:who & write & wall & mesg


1997年,小林最早接触到在线聊天功能是瀛海威时空客户端自带的即时聊天功能。当时那种聊天功能特别简单,通过瀛海威时空客户端打开聊天功能,可以看到该城市的在线用户列表,那时候每个用户前面有一个 Channel ID(频道号)后面跟着一串用户名。双击用户名或者选中用户名后可以点击「呼叫」和对方聊天,用户如果不想被打扰可以设置禁止呼叫功能。


这种最简易的聊天模式,在 Unix 操作系统或者某些 BBS 电子公告板上都属于系统基础功能,如果手头有台 macOS,打开终端输入 w 或 who 命令显示目前登入系统的用户信息;mesg 命令是关于禁止呼叫的设置;输入 write 以及用户名则可以向对方发送信息;以及 wall 还可以向所有在线用户发出广播消息等。


IRC 聊天室 & ICQ 即时聊天


另一种聊天方式则是群聊,在瀛海威时空的客户端上叫「咖啡屋」的功能,里面设立了各式各样的主题的房间,你可以根据自己喜好的主题进去跟大家就着主题闲聊或者严肃的聊天。这种群聊方式,也有一种独立的协议叫 IRC(Internet Relay Chat),房间的概念在这里通常是以 # 号开头的聊天频道,在 Windows 上有一款叫 mIRC 的聊天软件非常流行。这里再补充一个 IRC 的小插曲,比特币早期版本在寻找其他用户节点的方法也是连入一个公共的 IRC 聊天室,广播自己的 IP 地址然后等待其他用户的连接。


历史上群聊的方式要早于即时通讯功能,因此很多人早期只是使用互联网上的公共聊天室。像瀛海威时空的即时聊天功能只限于自己的用户群体,随着 ICQ 的推出,才让大家真正用上即时通讯软件这种影响了一代人的社交网络产品。不久后在中国推出的 OICQ,很多人也会进类似 IRC 的房间聊天,这项功能后来应该是随着自建群聊的方式推出后取消了,应该说已经退出了历史。


Web 聊天室


同时期还有另外一种聊天模式,以「碧海银沙」为代表的聊天室可能对很多人来说是一段不可磨灭的记忆。那种不需要安装客户端软件,打开浏览器输入网址就可以轻松参与聊天的方式。从技术上可以说和 IRC 协议差不多,有的使用 CGI 采用一种叫 COMET 的推拉技术实现,有些底层可能就是基于 IRC 或者某种 BBS 实现。


在 OMMO 工作过的张伟早期创业做了博雅 iChat 聊天系统,至于后来康盛的戴志康投资张伟做游戏那都是后话。iChat 聊天系统曾经让很多地方网站都拥有了自己的本地聊天室,这类业务通常由当地的电信部门支撑,比如小林老家的陆丰聊天室简称「陆聊」就是很多老乡的共同回忆。


Web 即时聊天


因为 DoNews 谐音叫斗牛士,小林曾经为 DoNews 做过一款仿瀛海威时空客户端内置的聊天功能叫「快牛」,在没有 Ajax 也没有 WebSocket 的情况下实现了基于 Web 的在线聊天功能。今天在路上看到改名为「快狗打车」的58速运,突然想起「快狗」曾经是一款类似的嵌入式在线聊天软件。


这类聊天技术被网站作为客服系统在使用,后来逐渐加入一些智能问答等客服系统功能,再后来演变成一种叫 ChatBot 的聊天机器人,时至今日可以说是很多人理解的人工智能的典型应用。


SMS 短消息


除了 IRC 和 ICQ 这两种聊天模式,在互联网的发展期 SMS(Short Message Service)也应该算是一种即时通讯方式。1999年在中国才开始测试短消息服务,很多人的手机甚至不支持中文字符。直到2000年移动梦网的推出拯救了三大门户的故事,才让 SMS 成为了主角。


事实上第一家在电信运营商挣到钱的公司恰好也是腾讯,在梦网计划之前就在各个省市的移动运营商陆续接入1700特服号用于手机 QQ 聊天服务,没有记错的话当时应该是5块钱的会员费,让手机用户可以和电脑用户聊天。这个模式再往前推导,就是润迅时期单向通信的网页寻呼功能,而到了手机上,则变化成了双向通信。


手机 QQ


早期的功能手机植入过一种叫 STK 卡的功能,可以预置或者更新应用菜单,点对点、聊天室和手机 QQ 也在移动互联网初期那么存在过一段时间。后来有支持 KJava 的彩屏手机陆续出现,预装有手机 QQ 的手机特别好卖,不支持手 Q 的则缺少了一些购买力,包括 Palm Treo、Blackberry 等智能手机,因为没有官方 QQ 软件搞的很多发烧友自己开始 DIY 包括 WAP 版本的 QQ 或是破解 QQ 协议然后 Hack 的方法在内,甚至到了 iPhone 第一代刚出现的时候也都是靠越狱的第三方 QQ 软件。


虽然小林从2000年前后便开始探索包括 SMS、WAP 等在内的早期移动互联应用网,可是直到十年后的2010年才被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移动互联网元年。2010年有几件革命性的事情发生了,iPhone 4出来奠定了无法超越的用户体验,同一年基于 Android 开放平台的小米也诞生了。


Kik & Talkbox & Tango


有一款叫 Kik 的聊天软件迅速占领了市场,由于早期短信一条一毛钱,即便是某些包月套餐,依然会觉得有些昂贵。Kik 的原型设计可以说是用来替代短消息服务,因此大家感觉像占了便宜一样。更早之前中国移动的飞信也曾经试图抢滩过这块市场,据说飞信的用户一天有发超过一千条短消息节省了不少钱。并且那时候并非每个人都在使用手机 QQ。


那么 Kik 到底是怎么崛起的呢?对于这个创业项目来说,用了一个极其简单粗暴甚至可以说很流氓的手法,安装软件通过手机号码绑定后,你通讯录的联系人默认就是你的好友,如果对方没有安装 APP 则可以直接邀请,因此 Kik 只用了15天就取得了100万用户。


此时的腾讯按兵不动,因为中国的移动运营商对于很多业务都有某种垄断的权利,用第三代软件来替代电信基础业务短信功能在2010年之前是一件不能轻易想象的事情。于是有第二款软件用同样的模式出来了,就是那款叫 Talkbox 的产品,在 Kik 的基础上增加了对讲机功能。紧接着第三款叫 Tango 增加了视频功能。


米聊 & 微信


在 Kik 和微信的中间阶段,还有一款眼看就要胜出的产品叫米聊,没错就是前面提到成立于2010年的小米公司出品。米聊由小米早期的创始成员 KK(黄江吉)负责,当时小林亲自听雷军讲过米聊的定位是中国移动互联网时代的 Facebook。后来阿黎(黎万强)跟小林等朋友一起回顾那段经历,称米聊发展到1400万用户的时候,腾讯眼看中国的电信运营商也没啥动作,而腾讯几个部门同时开工蓄势待发,最终张小龙领导的微信终于还是杀出来了。


现在看到智能手机上这些即时通讯软件应用似乎天经地义,其实也很多撕杀的故事只是没有人知道而已,电视剧《创业时代》里的魔晶也是这些历程中的一段。苹果也是数年之后才推出 iMessage,而早期推出的 FaceTime 功能甚至不能在 3G 网络下使用,只能在 Wi-Fi 网络环境里。运营商在垄断方面的问题,可以翻的旧账还有很多,比如早期的智能手机进入中国 Wi-Fi 都要被阉割掉,你们可以想象吗?




‭‭‭‭‭‭诗篇‬ ‭94:19‬ “我心里多忧多疑,你安慰我,就使我欢乐。”


【延伸阅读】

Publish: 网林